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医需要自己的“心理学”吗?

中医养生就关注→ 医养百家谈 2023-03-08


各位好友是否知道微信公众号规则又进行了调整,吾等 也不得不跟大家求个三连,希望大家多多点击“在看,喜欢的话也点个“分享”“赞👍”

这样我们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

不然的话你我就要相忘于江湖了🐟

详情:医疗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---北京大学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2期报名中


I导读:我们的文化里有非常深邃的内容,但是我们得去发掘,并合理地表达出来,让更多人接受和受益。在众多领域里,最有希望融合中西与心身的或许就是中医,以“中医治神”为核心的,“心身合一”的,具有规范表达和操作的治疗技术。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心理学,而且其深度会超越西方心理学。(编辑/白术)


当传统文化遇上心理咨询

作者/刘天君


一、被忽视的文化精华

 

20世纪80年代西方心理学进人我国,发展很快,经过三四十年的普及,现在做心理咨询、心理治疗的大部分人,都已经具备了不少西方心理学知识,但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内容,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学知识,反而知道得很少。


每当我看到西方学者到中国来讲我们的文化,比如讲正念,讲冥想,甚至讲《道德经》,讲中医,说实在的,就有点儿汗颜。我们没有把自己文化中优秀的学术内容发掘出来,发展起来,让人家挖走了再卖回来。

 

我不反对别人用我们的文化,不管哪家文化里的精华,谁用都可以,但是我们自己为什么不重视呢?我觉得是一个问题。

 

我们的文化并不差,在“心身”领域,很多方面其实走在西方前面。现在经常说要有文化自信,如果确实有这个自信,首先就应该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文化优秀在什么地方?哪些地方是长项?如果说不出来,自信就没有什么底气。如果自己文化的长处都看不见,好像一无是处,怎么可能自信?怎么可能继承发展?而我们的文化确确实实有很多优秀的地方,尤其在“心身”的领域,很有优势。

 

二、佛道儒医对人的内在有深度探索

 

就我个人的看法,佛、道、儒、医四家学术对人的“内在”有深度探索,西方心理学也研究人的“内在”,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属于现代科学,现代科学的研究是客观角度,它虽然研究的是心理现象,但是把心理现象当作客观事物去研究。我们传统文化研究心理意识其实不是这个角度,是重在主观体验。

 

那么在佛、道、儒、医四家里,哪些具体内容和现代心理学有关系呢?

 

佛家的止观法门、四禅八定、明心见性修炼过程,都和心理学有关。佛家的修炼以调心为主。可以说在传统文化里,佛家修炼方法的技术和知识与心理学的关系最多也最密切。

 

道家的修炼技术比如说炼精化气,炼气化神,炼神还虚,炼虚合道,除炼精化气之外,后面三个修炼过程全都和心理学有密切关系。

 

再说儒家,《大学》里说正心、诚意,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如果说“修齐治平”与心理学关系还不是很大,那么正心、诚意和心理学就有很大的关系了。

 

至于医家和心理学的关系,就更深刻和宽泛,也更规范,有许多提法,现代心理学里还没有涉及。比如说现代心理学只谈意识,但中医有“神魂魄意志”,有神,有魂,有魄,有意,还有志,西方心理学里至少没有魂魄的概念。

 

什么叫魂、什么叫魄呢?很有意思,中医认为,附形之灵为魄,附气之神为魂。就是说和身体相关的精神因素是魄,和气相关的精神因素是魂。举个例子,小孩出生后不由自主的动作,其中的精神因素就是魄。而魂呢,是指人的知识、人的自我意识,它们附着于气,不是附着于形,称为魂。

 

我们古人研究的内在世界很细,但与现代科学的角度不一样。例如魂魄的研究,和中枢神经、周围神经的研究、方法不一样。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,得解剖看一眼,得有形,是客观事物,但魂魄是主观体验,不是客观的观察。


中医有内求法,有外求法,而西方的科学,基本上没有内求法,它研究内在的事物还是借用外求法,也就是把内在的事物还是当作外在的去研究。而佛,道、儒、医几家传统文化的修心过程,都是直接修内在,重在从主观方面切人。

 

三、注重“心身合一”和内在体验

 
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心身合一,并不把心理和生理分得很清楚。比如刚才说的“神魂魄意志”,中医就认为“心藏神、肝藏魂、肺藏魄、脾藏意、肾藏志”,把精神因素归属到相应的脏腑上,如此心身是合一的,精神意识与身体形态并不单独存在。

 

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以境界取向为主。如何提高境界呢?西方是完善小我,东方是进人大我。怎么进人大我呢?需要强体验。东方的学术,本质上是心身合一的,它不是单纯的知识,而是体验。体验有知识的成分,但并不全是知识。比如说,桃是甜的,这是知识,但是甜味儿本身可不是知识,而是一种体验。所以掌握东方的学术,必须有体验才行,光有知识不行。

 

学习传统文化,先得改变思路,进入体验、修炼的思路才能进去,否则学了一堆知识,但还是在门外。

 

但是西方心理学的研究也有非常优秀的地方,尤其是其严谨的表达方式和操作步骤,可以让内在的表达更加充分。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普及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。你跟对方说,这个原因是什么,你一步一步这样做就可以解决问题,肯定比说“你回去,自己悟,都在道里。”要好的多。

 

总体上来说,对外在世界、外界事物的认识,西方的现代科学强于东方,或者说在物质文化方面,至少发展到现在,总体上西方优于东方。但在对内在世界、内在事物的认识上,在探讨内在世界方面,现代科学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不如东方。

 

四、东方的内核+西方的形式

 

东方的内核更有深度,西方的表达更加普世,其实东西方文化是可以互补的,而且一直以来也都在互相借鉴,不仅只有我们学习西方,西方学习我们也有很长时间了。


比如,西方心理学对意识探讨走得最深的是荣格,荣格心理学思想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,如原型、情结、阴影、曼陀罗,都来自中国西藏的佛学。西方心理学探讨的深层意识,大都是从东方学来的。而到现在,比如说正念,来自佛学,已经被人家拿去发展出了很多心理学的治疗技术,这些都是西方拿东方的学术做本土化呀!我们做的本土化比起他们,还是太少。

 

虽然东西方都在本土化,但东方取西方和西方取东方的内容是不一样的。东方取西方,主要取形式,西方取东方,主要取内容。


现在我所知道的国内本土化心理治疗技术有这么几种:湖南杨德森教授的道家认知疗法,我的移空技术(核心内容多来源于中医),还有北京广安门医院汪卫东教授的TIP技术,基本上都是取用了西方的表达形式,内容是东方的。就好像找了个人头马的瓶子,把二锅头酒倒进去了,我们要的就是瓶子,酒还是自己的。西方取东方就不一样了,它取的是东方的内容,形式是他们自己的,把东方的内容攒进自己的形式。比如森田疗法就可以说是东方的内容西方的形式。

 

这样一来,西方的深度从东方找,东方的形式从西方找,就实现了互补。

 

五、结语

 

我们的文化里有非常深邃的内容,但是我们得去发掘,这种发掘要深入到内在体验之中,当真正体验到了一定的境界,我们可能需要借鉴西方规范的形式将他表达出来,让更多人接受,让更多人受益,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心理学,而且其深度会超越西方心理学。

 

而在众多领域里,最有希望融合中西与心身的或许就是中医,以“中医治神”为核心的,“心身合一”的,具有规范表达和操作的治疗技术。


本文改编自《当心理咨询遇上传统文化》作者/刘天君。编辑/白术。校对/白术

更多推荐

这几种性格的人,身体都不会太好!

久坐的人多有“上热下寒” , 张仲景这个方子管用!

最深入的讲解中医的气化论

治疗痤疮,可用中药、针刺、湿敷洁面等10法治疗

小时候常见又叫不上名的植物,终于知道叫啥了,太全了!好多竟然还有药用价值!

这三种体质的人易患癌!防癌方法快收好!

“十问歌”,你明白它深层的含义了吗?
       

END


注: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、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,不能作为处方,请勿盲目试用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


| 版 | 权 | 声 | 明 | 


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文章内容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,仅供读者参考。

依据《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》第12条,《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》第14条/23条,即“避风港原则”,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,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。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。


公众号合作,交流,咨询

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

 18016247306

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:

lushiyl(陆医生)

记得复制暗号:

药膳养生调理群

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